(原文刊載於2009年3月號高鐵T-Plus雜誌)

文:Harmonyy


歷經數度變革,史上第一輛載客蒸汽火車於1825年正式上路,行駛了12英里。
1830年,史上第一條名符其實的鐵路,於英國利物浦和曼徹斯特間鋪設完工。
至此,人類文明進入了新的里程碑。
火車於焉駛入歷史,駛入尋常百姓的生活;
駛入騷人墨客的筆,也駛入音樂家的樂譜中……


  以五線譜鋪設軌道

鐵道和音樂的意象其實是非常近似的,同樣都是移動中的事物:蜿蜒數千哩的軌道上疾馳著的列車,一如躍然五線譜上流動著的音符。而旅人隨著列車各自體驗不同的旅程,也好比隨著樂曲的進行經歷一場聽覺之旅……

在這項改變歷史的重大發明進入人類生活之後,許多音樂家因此得到靈感和啟發,創作了無數動人的樂章。而在最初的百年間,音樂尚未成為科技的一環,多半只存在於作曲家的樂譜,透過演奏家精湛的詮釋傳達給世人聆賞;漸漸地,隨著音樂工業的演進和現代科技的進步,之後就呈現了截然不同的面貌,也有更多難以數計的作品流傳於世;然而在此,只擷取最初大約一百年內的知名樂曲來做介紹。


   
幻化為音符的列車

史上可考的音樂作品中,最初以火車和鐵道為題材的,應當是約翰‧史特勞斯一世(Johann Strauss I,也常被稱為老約翰‧史特勞斯)1837年所發表的「歡樂鐵路圓舞曲」 ‘Eisenbahn-Lust Walzer’ op. 89 ) (Railway Joy Waltz)。奧地利的史特勞斯家族,以他們優美動人的舞曲創作風靡全球,擁有相當的社會地位,經常應邀為各種活動譜寫慶賀的主題音樂,這首曲子便是身為家族大家長的他,為了慶祝奧地利史上第一輛蒸汽火車通車所譜寫完成的。

隨後,對史特勞斯相當崇敬、擁有「北方史特勞斯」稱號的丹麥作曲家漢斯克里斯汀隆白
(Hans Christian Lumbye),也創作了一首「哥本哈根蒸汽火車」的嘉洛舞曲(‘Copenhagen Steam Railway’ galop),他用這種盛行於德國的二拍子快速舞曲,生動描繪了火車從起動、加速、疾行、減速,到抵達後停止的過程。

 


1844年,擅長鋼琴演奏的法國作曲家阿爾肯(Alkan, Charles-Valentin)創作了第一首以此為題的鋼琴曲,直接就定名為「鐵路」(Le chemin de fer,Op.27);左手沈穩的低音如同車輪在軌道上規律轉動發出的聲響,右手則以狂飆的速度在琴鍵上飛快的躍動,象徵一路奔馳著的列車;五分鐘的音樂聽來毫無冷場,直到抵達終點站的鐘聲響起,才減速停止,樂曲也告一段落。

 

 

至於老約翰‧史特勞斯的兒子:小約翰、約瑟夫和愛德華,三人克紹箕裘,也都成了知名的音樂家;寫過「藍色多瑙河」、「維也納森林故事」等膾炙人口圓舞曲的大兒子小約翰‧史特勞斯(Johann Strauss ),以及小兒子愛德華‧史特勞斯(Eduard Strauss),也分別都為了讚頌這項科技的誕生譜寫過樂曲:

1864
年,小約翰‧史特勞斯創作了「歡樂列車」快速波卡舞曲(Vergnugungszug Polka Schnell, Op.281)。這是他為一場工會聯盟所舉辦的盛大舞會所譜寫的樂曲,靈感來源就是當年的奧地利南方鐵路(Austrian Southern Railway),鐵路沿線經過許多美麗的鄉村景致,而樂曲本身就如同一幅田園風情畫般寫意而充滿歡樂。

 

1869年,愛德華‧史特勞斯則譜寫了「火車啟程」快速波卡舞曲 ( Bahn Frei Polka Schnell, Op.45),將這曲子獻給奧地利國家鐵路局。兩兄弟有志一同的,都以波卡舞曲的形式來創作,這是一種流行於捷克的二拍舞曲,曲風輕快活潑。短笛高亢的聲音,就像火車的汽笛聲,而小鼓模仿火車發動、起步的聲響,非常生動。

 

    駛入人心的鄉愁 另類的鐵道音樂

而音樂家中,最熱愛這項科技產物的,當屬捷克音樂家德弗札克(Dvořák)了。
德弗札克這位充滿波西米亞浪漫情懷的音樂家,經常不論晴雨,一有機會就往火車站報到,欣賞每一個蒸汽火車頭、研究火車的引擎、車身和一切裝置,觀看火車進站、離站和人來人往的景象,甚至和火車駕駛都成了朋友,說他是個超級火車迷絕對不為過。

德弗札克
一生中雖沒有寫下任何以火車、鐵道為名的篇章,但樂曲中也有軌跡可循。

在他旅居美國、擔任紐約國家音樂學院院長期間,創作了名聞遐邇的鉅作「新世界交響曲」;這樂曲完成於1893年,據他本人所言,不獨有美國精神,還有波希米亞的民族色彩,更有懷念波希米亞的鄉愁。第二樂章中由英國管奏出「念故鄉」抒情而憂傷的旋律,是最知名的樂段;而第四樂章一響起,就常讓人聯想到火車行進的情景。他另一首同樣傳達思鄉愁緒的作品「美國」弦樂四重奏(The American),同樣在第四樂章,一開始就以四把弦樂器做交錯、精彩的演奏,如同火車起動時的節奏一般。

 

科技以令人驚異的速度進步著,19世紀末,視覺和影像也有了爆炸性的突破。

1895
年,史上第一支公開放映的電影,非常巧合的,正是以火車和鐵道為題材;法國的盧米埃兄弟(The Lumière brothersAuguste and Louis Lumière)巴黎卡普辛大道(Boulevard des Capucines)的咖啡廳地下室,公開放映他們所拍攝的幾部短片。這個公開的商業放映,被舉世公認為是電影的誕生,而當天安排在第一部播放的片子「火車進站」(L'arrivée d'un train en gare de La Ciotat),也就成為電影史上第一部放映的電影。這是部僅僅一分鐘長度的黑白默片,描述火車進站、停車又再度啟程的情景,當初因為太過逼真,讓未曾見識過2D影像的觀眾們驚慌失措而紛紛走避,留在現場的除了放映人員,只剩下為電影做現場即興伴奏的鋼琴演奏家。在默片時期,配樂都是由樂手或是樂團在現場伴奏的,音樂或即興、或由作曲家事先譜寫,但都是以現場演奏的方式呈現。而這位鋼琴演奏家為火車進站所彈奏的音樂,或可稱之為史上最早的火車鐵道電影音樂吧!

 

    世紀交替二十世紀之後

時序進入二十世紀。火車早已融入普羅大眾的生活,成為密不可分的一部分。當人們都將火車視為必須工具時,使用人口大幅增加,擁擠、不舒適和不快經驗,自然也就產生了。

澳洲作曲家葛人傑
(Percy Grainger)就經歷了一次不甚愉快的火車之旅。這位經常被誤認為是英國人的音樂怪傑,有個「奔跑鋼琴家」的稱號,多才多藝、作品風格前衛;1900年,年僅18歲的他,在義大利山區經歷了一趟不舒適的旅程,讓他印象深刻,於是在隔年1901年,開始譜寫交響樂曲「火車」(Train Music)。這在他原本的計畫中,是一個150人編制的龐大作品,至少包含了八支雙簧管和六支巴松管;雖然年輕的他最終並未全部完成,只譜寫了兩分鐘左右的樂章,但在許多音樂會和錄音當中,依舊經常收錄這首樂曲。

二十世紀還有一位和德弗札克一樣,熱愛火車這所謂工業巨獸的音樂家,也就是瑞士作曲家奧內格(Arthur Honegger)

奧內格是瑞士人,但生長、發跡於法國。二十世紀初的法國樂壇,出現了六位特立獨行的年輕音樂家,法國音樂界特別稱他們為「法國六人團」,而奧內格正是其中一位。他曾說:「對我而言,火車與其他有生命的東西是一樣的,而我愛火車的心,就如同其他人愛女人或是愛馬
(等同於現代人愛車)的心情一樣」。熱愛火車的程度可見一斑。

他在
1923年為重型高速火車「太平洋213號」寫下同名管弦樂曲「太平洋231號」(Pacific 231),可稱得上是蒸汽火車音樂的經典作品了。他使用了大量的不諧和音,來描寫重達三百噸的蒸汽火車頭起動、加速與停車的過程,給人非常強烈而震撼的聽覺印象,是近代相當重要的作品。

 

巴西音樂家魏拉-羅伯斯(Heitor Villa-Lobos),本身不僅是作曲家,也是一位著名的指揮家和大提琴家,被美國樂壇公認為二十世紀上半最偉大的美洲作曲家。他雖然來自巴西,但極度熱愛巴哈的音樂,創作了九首「巴哈風的巴西舞曲」;這當中,為管弦樂而譜寫的第二號,最末樂章就是「觸技曲 - 鄉巴佬小火車」(The Little Train of Caipira)

這首在1930年完成的作品,融合了民間音樂的色彩,運用管弦樂和大量的打擊樂器包含砂罐、瓠、瓜,既生動傳達鄉下老火車頭拖著破舊車身蹣跚前進的情景,也描繪出車窗外悠閒的鄉間風光。

 

百年屆滿

由第一座鐵軌鋪設完工的1830年,至此,屆滿百年。

鐵道沿革史上最欣欣向榮的時期,將隨著百年屆滿後到來;電氣化、地下化、高速化,為人類帶來更舒適、更便捷的旅行經驗。而屬於鐵道的音符,在此之後更是蓬勃發展如同百花盛開,綻放出千變萬化的樣貌,俯拾皆是、曲曲精彩;1931年,全世界第一張LP密紋唱片試製成功,更改變了整個音樂的歷史……

然而,那又是另一個世代的故事了。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armony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1) 人氣()